UPDATES!

2/1/10: HumanityAtStake.com launches "IGNITE THE TAIWAN DIALOGUE" project! (see previous "updates")

《人道危急》關於本書

一個台美人第二代從紐約論台灣:
為何全世界應該立即遏止中國對台的軍事和政治威脅?
本書透過三個有理想的年輕人:台美人、中國人及美國人的對話,反映他們對台灣的不同觀點,並以精簡的文字、理性的爭辯,討論有關台灣、中國的議題,例 如:現代台灣的起源、國際社會為何默許野心勃勃的極權中國不斷地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壓迫民主的台灣?為何中國攻擊性的軍事擴張可以被國際社會接受?台灣 面臨何種「人道危急」等等。


(如果你是一個中文圖書公司或分銷商,並有興趣在台灣或美國以外的任何地方銷售人道危急,請與望春風出版社 TaiwanHumanity@gmail.com 聯絡。) 

目錄
推薦序
向台灣伸出人道援助之手 林文政
台灣問題的獨特書寫 賴其萬
PART 1 打破沉默增進了解
第一章 「好心居」的偶遇
第二章 一個美國人對於戰爭的道德掙扎
第三章 中國:不同人眼中的不同面貌
第四章 三邊對談:
台灣來的小子,中國來的小子,美國代表的聲音
第五章 第一回合交談:今日台灣的形成─從戒嚴到民主
第六章 中場的你來我往:台灣是誰的台灣?
第七章 第二回合交談:
夏威夷 = 美國的一部份;台灣 ≠ 中國的一部分
第八章 第三回合交談:
台灣面臨的緊急危機─台灣“反應過度” ─為什麼?
中國攻擊性武器的合理性─在那裡?
PART 2 為了人道向前邁進
第九章 新的交談策略
第十章 對話終結─無可爭議的共識
後記
附錄一 支持民主台灣的人民對抗中國的飛彈部署
附錄二 美國眾議員 Ileana Ros-Lehtinen 的來信
後記之後 什麼在危急之中

推薦序一
向台灣伸出人道援助之手
林文政(美國太平洋時報社長)

最近幾年,國際媒體、學術界及智庫所出版有關台灣政經的書籍並不很多,偶爾有一、二本,也多是根據地緣政治,以中國為主體、台灣為副體來論述。真正持平 地以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人權」來討論台灣問題的更少。長期以來,中國當局對國際研究東亞政經的學者及專家,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若對其歌功頌德者,中 國百般拉攏,在研究資料、田野調查及推動合作專案上,給予很大的優惠與協助。對不刻意討好中國,秉持學術良心,用十分客觀的數據,對中國政經、社會、文 化、教育等做客觀評論的學者,中國當局即將他們列入黑名單。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Andrew J. Nathan以及普林斯頓大學中文系教授Perry Link。他們因為在2001年協助出版The Tiananmen Papers(天安門文件)而被列入黑名單,無法前往中國做任何學術交流活動。

可見,即使在歐美,面對中國強烈的壓力,有人要出版一本 客觀、公正、能以台灣的立場來討論台、美、中關係的書,也要有莫大的道德勇氣。就個人所知,在最近三年,為台灣主持正義者,除了加州派普丹大學 (Pepperdine University)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Bruce Herschensohn 2006年的著作Taiwan: The Threatened Democracy(該書已由王泰澤、張吉久教授夫婦譯成漢文)之外,就只有台美人第二代Abraham Young的近作Humanity at stake(人道危急)這本書了。

《人道危急》討論的是嚴肅的議題:台灣的民主、自由、甚至 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正受到中國的威脅,岌岌可危。作者Abraham Young透過三位來自不同族裔(台、美、中)有理想、理性及正義感的青年,在擔任義工時相識,經過辯論、討論,將台灣目前的困境明確的呈現出來。那就 是,在中國超過千枚飛彈的威脅壓迫下,台灣為求生存、拼經濟、捍衛主權、守護民主自由的防禦性動作,卻被中國及親中國的政客、媒體以擴大的音量打成「麻煩 製造者」。台灣彷彿是國際社會無助的賤民(pariah)。

主修人類生物學的Abraham Young,有很嚴謹的邏輯及說理訓練。在書中,他透過曾擔任飛行員的美國年輕人,說出戰爭與使用武力的最高原則:完全以人的生命為考量,戰爭目的乃是追 求「止戈為武」的和平,絕對萬不得已才動用武力。由三位年輕人對談所得的上述結論,突顯了中國挾其壓倒性的軍事武力強迫台灣人民就範,要脅台灣成為中國一 部份的荒謬及無人性的野蠻。

書中那位來自中國的青年,或許因受到中國政府及中國共產黨對台灣民主的不實宣傳洗腦而產生對台灣的誤解,例如台灣人民控制的媒體捏造有關中國的謊言、台灣選舉買票等,作者也很技巧地給予糾正。

書中作者有系統地介紹台灣由解嚴走入民主這一段史實。他雖是所謂第三代外省人,卻有滿腔愛台灣的熱情。為避免情勝於理,說來火氣味太濃,他克制自己,不 露痕跡地,透過三個年輕人的對談,成功地把台灣從1945到今天,由獨裁走向亞洲自由民主國家的史實,交代得十分清楚。

還不滿三十歲的 台美人第二代的Abraham Young,以客觀的事實,將台灣面對的危急,提升為全人類的「人道危急」。書中引據的事實資料十分嚴謹,有理性的討論與辯論,充滿年輕人的正義感及理想 主義,完全沒有說教式的置入行銷。不只是對第二代的年輕人,即使對學者、專家來說,這本書也應是對台灣有更正確了解的重要著作。

今天, 台灣內外危機四伏,又得不到國際社會奧援之際,Abraham Young毅然挺身而出,以「人道危急」一書,為台灣仗義執言。作者「知其不可而為之」及「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精神,個人深受感動,因而 在拜讀本書英文版及漢譯版之餘,特撰此文鄭重推介。盼望有更多人因為讀了這本書,秉持良知,盡人道之責,向台灣伸出援手。更希望國際社會能夠珍惜「台灣: 一個成功的故事」( Taiwan, a successful story)。
2009年7月20日,于美國加州洛杉磯

推薦序二
台灣問題的獨特書寫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幾個星期前,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大學醫學院小兒心臟科楊明倫教授來電,希望我能為他兒子 Abraham (Abe) Young 的大作 Humanity at Stake《人道危急》的中文翻譯本作序。我當時正為好幾件與醫學教育有關的活動壓得喘不過氣來,但一聽到這本我非常欣賞的好書即將以中文介紹給華人世 界,我毫不遲疑地答應這份與有榮焉的工作。

我第一次與 Abe 見面是在兩年前由「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舉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際人道醫療服務工作坊。當時我們邀請五位在國外和五位在國內從事這方面工作的醫界俊 秀,前來台灣與熱心服務學習的醫學院師生做為期兩天的經驗分享。當時在精挑細選講者時,我認為這些人之所以能全心投入這種志業,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 素。因此我們建議講者最好能有家人前來與聽眾分享他們的想法,同時也使他們有機會分享講者的榮譽。

楊明倫教授不僅在他的專業--小兒心 臟科方面的學術成就,以及投身旅美台灣人的社區活動為人稱道,他這幾年更投身海地的醫療服務。他的熱忱不只直接使海地人受惠不少,更重要的是,他的人道示 範感召了不少工作夥伴以及許多台美人及其後代。就在這工作坊,我第一次見到了 Abe。當時 Abe 已經從長春藤的名校布朗大學畢業,正在申請醫學院。他談到他正在向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夏龍教授(Dr. Rita Charon)學習她首創的「敘述醫學」(narrative medicine),這是訓練醫學生與醫生在病歷的記載裡深入描述病人的感受,透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培養醫者對病人的同理心。

那兩天裡 我與 Abe 談了一些話,當時的直覺告訴我,他與我所看過的一般台灣人在美國的下一代不太一樣。他除了對父親的學術成就、救世濟人表示崇拜以外,更因為參與父親在海地 的人道醫療行為,而對學醫這條路有非常高的期望。與他的談話使我了解他在大學時代就熱心參與各種助人的社團以及不少台美人第二代的活動,他也擁有深厚的寫 作經驗以及想要了解別人的誠意。這些人格特質使我堅信這位年輕人將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好醫生。

他回美後就開始與我通信,不久就寄了這本大作 Humanity at Stake 送我。記得週末一口氣看完以後,我就忍不住寫信向 Abe 道賀他的成就,並上網訂了幾本書,向國內與國外的幾位好朋友鄭重推薦。

在這本小書裡,Abe 以三個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在書店裡當義工的機會,開始聊起他們對台灣、中國、美國的政治看法,而他們的意見反映出各個不同成長背景者對台灣的了解與誤解。其 中一位是在美國出生,曾回台就讀國民小學幾年的台裔美人,一位是出生中國,在日本長大,而後定居美國的中國年輕人,以及一位具有人道熱忱、國際經驗,曾經 做過飛行員的道地美國年輕人。

就這樣,Abe 展開了他們的對話。從中引經據典,利用史實與數據,以及 Abe 寫作與思辯的長才,透過人道與政治的思維,使讀者慢慢了解台灣的民主發展這條路是怎麼樣走來的,而以中國1400枚對準台灣的導向飛彈的事實,在最後一章 「對話終結:無可爭議的共識」說出強而有力的結論:

大家陷入深沉的靜默,是為了一個等待回答的問題,那是所有圍繞它的問題的核心。所有 錯綜複雜和相關的問題全都匯集到一點:為何中國,或任何國家,可以理所當然的(並且在未經任何談判的情形下)將致命武器對準台灣?此外,是否有能夠化解其 他台灣∕中國問題的答案--雖然黑暗但仍有希望?或者,至少那是我的想法。

為了寫這篇序,我又把這本書從頭看了一遍,而我的感動依舊。我特別欣賞他能以這種寫作方式,配合史實資料,以如此簡潔的版面,幫忙許多外國友人或定居在異鄉的台灣人及其後裔,了解作者無法忘懷的故鄉--台灣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2009.7.31于台北

作者簡介
楊立心 Abraham Young
1982年生於美國佛羅里達 州邁阿密,是台美人第二代。1988~91年曾回台就讀國民小學。他畢業於長春藤學校布朗大學,在學期間曾入選該校的小說創 作專案:Capstone Program in Creative Writing for Fiction。大學期間熱心參與台美青年學生聯合會(Intercollegiate Taiwanese American Student Association)。畢業後不間斷創作寫詩、辦文學雜誌,曾任企鵝出版社(Penguin Group USA)助理編審,現就讀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Down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他在2003年參加第一屆福爾摩沙基金會的青年大使訓練計劃,2008年參與台灣路竹會的海地醫療服務,他也是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FAPA)青年專業人員部(Young Professional Group)的一員。